沈小平: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常態化
沈小平
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是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具有牽引性、撬動性的重要抓手。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建議》強調: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調整不勝任現職干部,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常態化。這一部署要求,進一步釋放了干部干得好就上、干不好就下的鮮明導向,彰顯了強烈的問題意識和現實針對性。
當前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的精氣神總體是好的,同時也存在一些與新時代新征程新任務不相適應的問題,尤其是有少數干部不擔當、不作為,庸懶散躺、推拖繞躲,嚴重貽誤事業發展。對干部要高標準嚴要求,不能把標準降低到不違紀不違法就行的水平上。常態長效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既把德才兼備的好干部選出來、用起來,又及時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的干部,以鮮明的用人導向,釋放上的動力、傳導下的壓力,才能雙向發力激發干部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的激情,保證執政骨干隊伍的蓬勃活力。
領導干部能上能下的難點是“能下”,及時把那些不適宜擔任現職的干部調整下來。只有動態掌握干部現實表現,避免從抽象到抽象、憑感覺下結論,為干部“精準畫像”,才能準確認定“誰該下”。這就要求,拓寬發現渠道和方式,既用好年度考核、平時考核、任職考察、巡視巡察、審計、信訪舉報等常規手段,又注重通過實地考察、抽查暗訪、民意訪談、輿情收集等靈活方式,突出干部對大事急事難事處理情況的及時跟蹤,了解干部在群眾中的口碑,動態掌握干部擔當作為的情況,真正讓不適應擔任現職干部無所遁其形。
能不能讓干部“下”得合理,最終要落在對干部主要特點和不足的準確把握上,落在對干部政治品格、個人品德、廉潔自律等問題的基本判斷上,落在對干部德才素質、個性特征、發展潛力的總體把握上。只有加強對領導干部綜合分析研判,抓住不擔當不作為的具體人、具體事,察其表、析其里,看是客觀條件所限還是主觀努力不夠,是思想認識不到位還是素質能力跟不上,是政策機制不完善還是貫徹執行不得力,對不適宜擔任現職的情形進行核實,才能形成對干部底線問題的基本判斷,精準適用處理措施,讓干部下得合理、下得服氣。
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不是為下而下,目的是激勵干部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忠誠履職、擔當盡責。準確把握政策界限,注意區分問題性質、主客觀原因、情節輕重、危害程度等,結合干部一貫表現、認識態度、整改情況等,采取不同的態度、策略和方法,堅持人崗相適原則,作出合理調整安排。同時,強化后續跟蹤教育管理,對認真汲取教訓、積極努力工作,德才表現和工作實績突出的,可進一步使用、晉升職級或者提拔職務。這樣,才能既鞭策那些不擔當作為的干部,又保護好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常態化,關鍵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和從嚴管理干部的要求,強化黨委(黨組)及其組織人事部門主要負責人和有關領導成員的責任,加強跟蹤問效和督查問責,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一方面,通過嚴格落實工作責任,推動各級黨委(黨組)及其組織人事部門負責同志堅持原則、敢抓敢管、依規辦事,推動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教育干部增強組織觀念,正確看待進退留轉,大力破除“官本位”思想,創造有利于推進干部能上能下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