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軍杰 孫琪:加快打造“冰上絲綢之路”的創新樞紐
殷軍杰 孫琪
2017年,習近平主席在與俄羅斯領導人會晤時首次提出“共建冰上絲綢之路”構想,成為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提出的極地合作新方向。2025年9月22日,全球首條中歐北極集裝箱快航航線開通,“伊斯坦布爾橋”輪從寧波舟山港啟航,中歐北極快航將“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寫入極地經濟版圖。寧波正以世界級港航體系、先進制造強市、對外貿易大市和深厚海洋文化底蘊,積極融入“冰上絲綢之路”建設,加快打造“冰上絲綢之路”的創新樞紐。
從海上絲路的活化石到冰上絲路的文明延續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提到寧波等地的古港,是記載古絲綢之路歷史的“活化石”。寧波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始發港。自唐宋時期起,明州港便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之一,與廣州、泉州并列為中國對外貿易的三大門戶。寧波作為“海上絲路的活化石”,不僅承載著千年航海的歷史記憶,更孕育了敢闖敢試、包容開放的城市精神。這種海洋文明基因,使寧波在新時代的對外開放格局中再度被歷史推向前臺。
進入21世紀,寧波舟山港依托優越的地理條件與制度創新,躍升為全球航運體系的樞紐港,連續多年貨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如今,寧波正從連接海上絲路的門戶,邁向通達北方“冰上絲綢之路”的首發港,完成了從歷史記憶到現實實踐的轉型。這不僅是空間的延伸,更是中國式現代化中海洋強國戰略的象征。
寧波在“冰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定位
從全球格局看,寧波是亞歐極地通道的南端樞紐。北極東北航道比傳統蘇伊士運河航線縮短約30%,運輸時間可減少15至20天,是未來全球貿易的新干線。寧波舟山港作為世界最大港口,航線通達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北極航線進入亞太市場的最佳門戶。通過寧波,北極油氣、礦產、海產品可迅速南下,中國的制造、高端裝備與消費品也能北上直抵歐洲。寧波因此成為全球供應鏈“南北循環”的核心節點。
從國家戰略看,寧波是中國“向北開放”的門戶和“冰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寧波具備港口、產業與制度疊加優勢,既是國家北向通道的首發地,又是極地裝備制造和制度創新的重要平臺。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寧波片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制度創新,為我國企業參與北極航運、保險、能源貿易提供了先行先試的政策空間。
從城市定位看,寧波應在國家海洋戰略總體布局中確立“三位一體”的功能定位:
一是建設“冰上絲綢之路”首發港。依托寧波舟山港的深水條件和航運網絡,推動北極航線常態化運行,建設冰區航運調度與信息服務中心,形成中國面向北極的首發和中轉基地。
二是打造“冰上絲綢之路制造創新走廊”。依托寧波雄厚的制造業體系,發展冰區船舶、低溫能源裝備、極地通信與數字航運系統,構建“研發—制造—應用”一體化的極地裝備產業鏈,成為中國極地技術與裝備輸出的核心基地。
三是建設“冰上絲綢之路綜合服務中心”。依托自貿區、航運交易所等平臺,集聚航運保險、法律仲裁、金融結算、科研合作等功能,打造國家極地經濟南方總部與服務高地。
建設“冰上絲綢之路”創新樞紐的發力方向
1、以港航為核心,建設“冰上絲綢之路首發港”。以寧波舟山港為核心,全面推進“冰上絲綢之路首發港工程”,打造中國面向北極航線的首發基地和國際中轉樞紐。一是要完善航線布局:構建寧波—摩爾曼斯克—漢堡航線體系,推動定期班輪化運行,形成穩定的“北向通道”;二是要強化基礎支撐:在舟山群島建設極地船舶維修中心、應急補給基地與冰情監測站點,提升港口服務能力;三是要推動綠色航運:率先應用氫能船舶、低碳燃料、智能調度系統,建設全球首個“碳中和極地航運港”;四是要建立航運指數體系:依托寧波航運交易所,編制“冰上絲綢之路航運指數”,提升國際話語權。
2、以制造為引擎,建設“冰上絲綢之路制造創新走廊”。依托北侖、鎮海、慈溪等產業集聚區,建設“冰上絲綢之路制造創新走廊”,打造以極地裝備、綠色能源、智能制造為核心的產業新高地。一是要大力發展極地裝備制造業。以現有船舶和海洋裝備制造基礎為依托,聯合中船集團、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共建“極地船舶技術創新中心”,攻關破冰船、LNG運輸船、無人航行器等關鍵技術。建立“冰區船舶檢測與認證平臺”,推動冰區裝備標準體系建設。二是要打造極地能源與資源供應鏈。利用寧波的港口與自貿區優勢,建設北極油氣、礦產、木材等資源的中轉與加工基地。推動建設“北極能源交易中心”,在LNG儲運、低溫能源裝備、碳排放結算等領域形成閉環產業鏈。三是要推進數字航運與智慧物流創新。建設“極地航運智慧中心”,集成衛星遙感、冰情監測與大數據分析,提供北極航線風險預警與調度支持。推動區塊鏈單證和電子提單應用,構建數字化港航生態。四是要形成產業協同與技術外溢,培育“極地產業群”。要推動“極地技術—海洋產業”聯動發展,極地技術的創新不僅服務北極航線,還能反哺國內近海油氣、海洋風電、深海科考等產業,提升寧波整體海洋產業技術水平,打造海洋制造業新優勢,形成“極地裝備—極地運輸—極地服務”的完整生態。
3、以制度為支撐,打造“冰上絲綢之路開放合作新高地”。制度創新是寧波參與“冰上絲綢之路”競爭的關鍵優勢。寧波應依托自貿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等平臺,建設“極地貿易自由港”先行區,探索適應北極航線的通關、結算、保險與仲裁制度。在金融領域,構建“極地航運保險共同體”和“極地航運基金”,形成覆蓋航運風險、冰情災害、環境責任的綜合保險體系;在法律領域,完善國際海事仲裁機制,建設“寧波國際海事法律服務港”,為我國企業參與北極項目提供法治保障。
4、以科技為引領,打造“極地創新與數字經濟示范區”。科技創新是寧波參與冰上絲路建設的根本動力。一是要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資源,組建“冰上絲綢之路科技創新聯合體”,重點攻關智能航運、極地通信、冰區能源開發與碳排放監測等關鍵技術。二是要推進港口數字化、物流智能化和能源綠色化轉型,實現航運全過程的減碳與能效提升。三是要構建“極地數據共享平臺”,建設北極氣象、海冰、航線、生態信息的開放數據庫,形成“數據賦能航運、科技引領治理”的寧波模式。
(作者單位:浙江萬里學院寧波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

| 法治精神生存條件 不能缺少主張 |
去年,省委省政府經過10多年積極部署推進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工作塵埃落定。寧波舟山港實現了實質性一...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2·19和4·19兩次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回答了事關新聞輿論事業...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