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過費改稅來簡化手續,節省費用,同時達到用油者交稅、用油越多者交稅越多的目的;
二、表達能源資源的稀缺性,理順汽、柴價格關系;
三、利用稅收杠桿引導燃油消費者節能減排,促使人們提高節約意識,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從而保護環境;
四、能拉動內需又能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
|
|
|
|
- 1994年:動議開征燃油稅
- 1997年:人大通過《公路法》提出以燃油附加費替代養路費
- 1998年10月:公路法修正案草案將燃油附加費改為燃油稅。
- 2001年1月:前任稅務總局局長表示燃油稅將在適當時機開征。
- 2002年初:前任稅務總局局長又稱燃油稅將“擇機出臺”。
- 2005年1月:國家稅務總局局長透露燃油稅還需選擇時機。
- 2006年7月:發改委提出要密切跟蹤國際油價,推進燃油稅
- 2007年1月:國稅總局將完善燃油稅改革列入2007年工作范圍。
- 2008年11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透露,擇機盡快征收燃油稅的具體方案早已上報。
|
|
|
|
- 行政部門利益之爭攔路 油價高位時征收燃油稅,消費者并非不能接受,燃油稅難產,歸根到底是中央、地方各行政部門之間利益難以協調的結果 。
- 懷胎十多年至今仍然難產的燃油稅,近段時間似乎開始了分娩的陣痛。從前不久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經濟建設司副司長曾曉安的表態中,人們似乎感覺到燃油稅出臺的步伐加速了,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也認為,燃油稅“不能再拖了”。然而記者多方調查發現,燃油稅這個提了十多年的“老大難”問題,至今還遠沒到政策明朗的時候,恐怕要繼續難產。
- 燃油稅雖然一直被擱置,但根據官方說法,十多年來一直都在“擇機”出臺。但最近一段時間,來自財政部官員的表態增加了人們對燃油稅的想像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