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侖新聞網訊(記者張奇娜通訊員李迎春)“我今年種蔬菜的收入要比去年多了1、2萬元。”梅山鄉梅港口村村民林金態高興地告訴記者。老林說,今年他種的蔬菜、水果的品種和數量都和去年差不多,但是收入從去年的3、4萬元增加到今年的5、6萬元,這得益于他和其他6戶農戶共同組織的“梅山蔬菜農業專業合作社”。
“去年,市場上西蘭花賣一元多一個的時候,收購價才5角一個。”林金態說,由于農民沒有專業的合作社組織銷售,蔬菜只有靠采購者進入市場。有時候,收購價會被壓得很低,農民要增收很不容易。今年7月,由農民自發組織并注冊成立的農業專業合作社———“梅山蔬菜農業專業合作社”和“綠島西瓜專業合作社”成立了。通過新型農業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直接進入市場,減少中間環節,農民終于嘗到了合作社帶來的甜頭。
梅港村“綠島西瓜專業合作社”的陳震朝告訴記者:“去年,梅山西瓜豐收,但是收購者少,收購價錢更是低到1角,很多村民干脆就讓西瓜爛在地里。”市場和收購的差價過大,使得農民們種蔬果的積極性受挫。今年6月,老陳和鄰近的6戶農戶一起組成了“綠島西瓜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由7戶農戶組成,60畝西瓜。老陳在種大棚西瓜之前,從事蔬菜采購,有廣泛的西瓜銷售渠道。“雖然以前我可以從市場和采購的差距中取得利潤,但是不能保證蔬菜的充足貨源。”老陳說,專業合作社的形式使得各個農戶的農產品集中起來,有利于在市場上成批量地銷售。老陳運用自己以前積累的銷售渠道,使得合作社農戶的西瓜都以較高價錢出售。水果市場上的大棚西瓜批發價今年平均在每公斤2元六角,合作社的農戶賣一公斤西瓜能得到2元1角。”單大棚西瓜一項,7戶農戶的收入平均增加了1萬元。
“蔬菜數量集中,在批發市場上就比較容易銷售。”正在柴橋街道菜場批發出售小青瓜的林金態告訴記者,“以前一戶農民供應的蔬菜太少,滿足不了批發市場的需求。”但是,規模生產是單戶農戶很難做到的,要使農產品直接進入市場,也只有通過租用攤位等方式拓展銷售渠道。“單戶農戶租用攤位成本太高,并不能打開市場。”有多年西瓜銷售經驗的陳震朝說。而農業專業合作社的成立則彌補了這些不足。“今年有10多個農戶要求加入我們。”陳震朝說,專業合作社的好處,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