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寧波網訊:(記者蔣煒寧)到2010年,以社區(行政村)為單位,社區衛生服務網絡覆蓋率達100%;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量占醫療衛生機構門診總量的60%以上;基本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新格局。這是日前市政府下發的《關于加快發展城鄉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提出的目標。
采取多種途徑實現城鄉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全覆蓋。嚴格實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衛生服務站在職人員、業務、藥品、信息等方面的一體化管理。城市新建、改(擴)建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站業務用房面積分別不少于1000平方米和150平方米。農村以滿足功能需要為前提,科學設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用房面積。
服務更健全更多樣。全面建立由全科醫護人員和公共衛生人員組成的社區責任醫生團隊,進一步深化社區(聯村)責任醫生制度,采取劃片分區、主動服務和上門服務的方式,及時掌握責任區居民健康信息,加強重點人群和重點疾病管理,為社區居民就近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
發揮傳統醫學作用。到2010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設置率達100%;力爭創建2個以上國家、省級中醫科參與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50個以上省、市級中醫科參與社區衛生服務示范中心。
縣(市)區財政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公共衛生人員經費,按每萬服務人口配備3人的標準,給予全額補助;對其他在編人員的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費用給予全額補助;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按每年每服務人口(包括外來人員)不低于20元的標準投入,其中市財政按每年每服務人口5元(奉化市、寧海縣、象山縣和余姚市欠發達地區8元)的標準設立公共衛生服務專項經費,根據績效考核結果予以補助。
為吸引市民到社區醫院就診,我市拉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上級醫療機構的起付標準和支付比例。按規定: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和住院,個人負擔水平要分別比二、三級醫院低15%、2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