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寧波網訊(羅漣浩朱軍備) “現在一年賺的頂得上過去務農3年的收入。”日前,江北區洪塘村的阮旭軍通過培訓領到了外貿單證職業資格證書后,成為附近一家企業的職工。4年來,我市培訓農民超過百萬人,其中轉移就業25萬余人,目前全市從事一產的農民只占農村人口的18%,農民收入有85%來自二三產業。
“我們需要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這是很多農民掛在嘴上的一句話。鼓起口袋,便是最大的實惠。為此,我市走出了一條通過加強小城鎮建設,引導產業、人口、生產要素向城鎮集聚,推動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的發展路子。
事實上,我市也已經具備讓廣大農民“洗腳上田”的條件,目前全市有規模以上企業8000多家,各種家庭工業更是遍布農村,對勞動力的需求十分旺盛。要推動農民進廠入企,關鍵在于使他們擁有一技之長。這幾年,我市陸續建立了200多家培訓機構,政府出資近2億元,針對當地產業需求進行農民轉崗培訓。
我市還把中心鎮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關節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一大批小型企業功能區和農民公寓,從而吸引農民在集鎮創業、居住。如今,農民自主創業也和城市居民一樣擁有了貸款擔保、貼息等優惠政策,超過八成的被征地農民有了養老保險,另外,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農民工最低工資標準等政策措施也為農民轉崗就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進廠入企的同時,越來越多的農民也在保潔、保綠、保安和“農家樂”旅游等服務業領域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