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東區區長 胡軍
2007年9月12日上午,中國寧波網邀請江東區區長胡軍參與對話欄目,與網民互動談“創新”。以下是現場實錄:
一、網友yoyo:作為寧波的中心城區,近年來江東區主要從哪些方面入手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取得的成效如何?
胡軍:創新是區域發展的不竭動力。近年來特別是去年全國科技大會和省、市、區自主創新大會以來,我們堅持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區作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環節來抓,立足江東實際,著重從三個方面入手推進創新型城區建設。
一是著力營造創新氛圍。區委、區政府把加強科技與人才工作作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的根本途徑來抓,深入實施“科技強區”、“人才強區”戰略,制定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加快創新的政策體系。2006年上半年,區委、區政府專題召開自主創新大會,重獎了一批在推進自主創新中作出重要貢獻的企業家和科技人員,進一步營造了鼓勵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
二是著力培育創新主體。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新興科技服務業企業。鼓勵企業加快工程技術中心等創新機構建設,尤其是依托高校院所共建研發機構。積極打造江東科創中心和“電鍍技術升級平臺”等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提高創新服務水平。同時,著力推進產學研結合,連續舉辦了6屆“科技人才周”活動,與浙江大學、中科院等30余所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近年來共引進科研院所高新技術項目80余項,合作金額超億元。
三是著力集聚創新人才。出臺了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推進柔性引才等政策意見,設立1000萬元人才工作專項經費,建立了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近年來通過現場招聘、網上人才市場和柔性引才等形式,引進各類人才10120余名。
通過近年來的努力,我們在創新型城區建設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區先后被命名為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城區、全國科普示范城區和浙江省首批科技強區、首批示范文明城區,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達56%。突出表現在這樣四個方面:
一是創新型產業迅速崛起。形成了電子信息、新材料、機電一體化等具備一定規模和優勢的高新技術產業群。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連年快速增長,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5%。服務業增加值比重超過了70%,都市服務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已經形成。
二是創新型企業群體不斷擴大。年銷售收入上億元企業和上10億元企業分別達到33家和6家。全區已有高新技術企業23家,其中國家級3家,市級以上17家,上市公司3家。涌現出了寧波韻升、東力傳動、神化化學、思高軟件等一批創新型企業。
三是企業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建有企業工程技術中心13家,其中市級以上8家。累計實施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293項,其中國家級23項。發明專利授權量連續多年居全市前列。東力傳動等3家企業主持或參與制訂國家、行業標準。擁有市級以上名牌產品、知名商標53件,品牌經濟占GDP的比重超過了20%。
四是創新服務體系日益健全。鼓勵創新、支持創業的氛圍日趨濃厚。財政科技投入占本級財政支出的比重已達4.48%,全社會科技經費尤其是R&D經費投入比2005年增長了41%。江東科創中心成為國家專利產業化試點基地、國家專利技術展示交易中心。區域人才總量已達36048名,其中高層次人才512名。
二、網友賽江南:胡區長,您認為江東區建設創新型城區有什么獨特的背景,或者說特色和優勢在什么地方?胡軍:省、市黨代會提出要堅持以改革開放、自主創新為動力,堅定不移地走創業富民、創新強省、創新強市之路。作為寧波的中心城區和未來的核心城區,江東在貫徹省、市戰略部署,建設創新型城區中有著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一是服務業的發展提升。作為寧波“中提升”戰略的核心區、重點區,我們面臨著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大發展、大提升的很好機遇。創新型城區建設必須利用好這一機遇,依托東部新城開發和五大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有利于服務業的發展提升。二是樓宇經濟的繁榮發展。樓宇經濟正在逐漸成為江東經濟的主要形態,這就對我們推進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創新、加快總部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也對我們加快集聚發展知識型、服務型、高端化、高增值的產業和企業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三是都市工業的培育壯大。隨著城市化的加快推進,江東工業必然要走都市工業發展的道路,這就迫切需要我們加快產品升級換代,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實現單位面積更多的產出、更少的污染和排放。四是服務全市發展。必須要有服務寧波全市發展的戰略眼光,無論是創新機構引進、創新產業培育,還是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人才集聚,都必須跳出江東,立足全市。比如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寧波工業設計街區建設,就是這樣一個著眼于寧波發展全局的創新服務平臺。我們建設創新型城區必須緊緊圍繞這幾個方面,走有江東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
三、網友DAIDAI:在江東區建設創新型城區的過程中,政府將如何發揮主導作用?
胡軍:在創新型城區建設中,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我看,至少在這樣三個方面,是我們必須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的。一是制度創新。積極創設有利于創新的制度安排,進一步消除制約創新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多形式、廣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融資體系。區委、區政府將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與資源消耗、環境成本相掛鉤的企業評先評優導向機制,推動優質資源向優勢產業、優質企業和創新型企業集聚。二是氛圍營造。積極培育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創新文化,大力倡導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崇尚競爭、堅持開放的文化氛圍,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特別是要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制環境。三是公共服務。特別是要加快創新服務平臺建設。今后兩年,我們將著力建設會展服務、工業設計等六個方面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同時,全力加快江東科創中心建設,努力把它建設成為國家級孵化器。大力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業,努力形成開放協作的社會化、網絡化科技服務體系。今年11月份,我們還將圍繞自主創新與節能減排、服務外包、專利產業化等主題,舉行第七屆江東區科技人才周活動,進一步營造濃厚氛圍。
四、網友甬之歌: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江東區打算怎樣更好地發揮企業在創新型城區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胡軍:自主創新關鍵在于企業。我們在推進創新型城區建設中,必須更加注重發揮企業和企業家推進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重點是要抓好“三個三”:一是加快培育“三類企業”,就是繼續花大力氣培育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以金融保險、文化創意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企業,以技術中介、信息服務等為重點的創新服務企業,進一步強化創新型企業的集群效應。二是著力推動“三大創新”,就是大力支持企業技術創新,鼓勵企業建立工程技術中心,特別是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技術部、研究所、實驗室等創新機構,不斷提升企業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加快推動企業組織創新,引導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幫助更多企業進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造,注重梯隊培育,力爭今后幾年再有一批企業實現上市。加快推進企業管理創新步伐,鼓勵企業積極運用現代經營管理模式,積極走總部經濟發展道路;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調動現有人才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三是深入實施“三個工程”:積極實施以企業為主體的知識產權推進工程,力爭到2010年,全區高新技術產品含專利技術的比重達到60%以上。加快實施標準化推進工程,鼓勵企業采用先進標準,推動企業參與標準制定,支持企業將自主知識產權轉化為技術標準。深入推進品牌建設工程,強化政策激勵扶持,增強企業品牌意識,努力提升服務業、制造業和專業市場品牌,力爭到2010年,全區擁有市級以上名牌產品、知名商標60件,品牌經濟占全區GDP的比重達到2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