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寧波網訊(鎮海記者站張霞 李陽育)連日來,鎮海區九龍湖鎮西經堂村當了三四年村官的翁立斌,整天在自己負責的郎家張家片區里熟悉區情。對諸如哪一家是黨員,哪一家是非農戶口,哪一家住著外來人口,哪一家需要救助等都要做到“一口清”。原來從8月1日開始,鎮海22個村完成了老村莊新社區、老班子新體系的“無縫對接”,有100多位村官像翁立斌一樣被改編成農村社區工作者。
鎮海的農村與城市緊密相連,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互動頻繁,尤其是外來務工人員大量涌入,使居住群體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村現行的服務、管理體制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為此,鎮海組織相關班子經較長時間的調研論證,提出了“三加三加一”的對策。所謂“三加三”,就是在原來的村黨委、村委會和合作社的基礎上,相對應地新建3個村級組織,一是以外來人口黨員為主,建立流動人口黨支部;二是以外來人口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為主旨,建立外來人口管理委員會;三是由村轄區眾多企事業單位聯合發起,資源共享,和諧互助,成立共建理事會。而最后一個“加一”,就是區和街道將政府管理職能延伸,重心下移,在村建立社區工作站。社區工作站設立后,每個村以居住人口800至1000人為一個單元,將老村莊分為若干個片區,每個片區落實一名社區工作者,工資報酬和辦公費用由財政部門承擔,不增加村里任何負擔。以前公安、計生、勞動等部門,在農村也按一定比例配備了專管員,但各司其職,力量分散。現在將這些功能合而為一,以片區為基點,實行網格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