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寧波網訊 湖北省公安廳12日宣布,肆虐互聯網的“熊貓燒香”電腦病毒大案告破,該病毒的原始制作者李俊及另5名嫌疑人落網(12月13日楚天都市報)。
“熊貓燒香”的始作俑者落網本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但筆者內心卻感到一絲酸楚:這堪稱“驚世駭俗”的“杰作”難道不是對整個網絡世界的一個絕妙諷刺么?
說到病毒,就必須提到“黑客”,因為病毒的作者們在某種意義上都是黑客。上世紀80年代誕生的黑客群體曾經是光榮的代名詞,因為他們的目的完全是向世界展示自己不同于凡人的高超技藝,那時的“黑客”二字充其量是一個中性詞。在日本《新黑客詞典》中,對黑客的定義是“喜歡探索軟件程序奧秘,并從中增長了其個人才干的人。他們不象絕大多數電腦使用者那樣,只規規矩矩地了解別人指定了解的狹小部分知識”。但隨著網絡世界的物欲橫流,“黑客”二字已經沾滿了銅臭,與這個網絡的味道開始融為一體。
黑客們的智商只能高于那些專業人員,病毒的制造者無一例外都是天才。但很可惜,這些天才大多數不能被正統的電腦理念接納,他們劍走偏鋒的理念始終被視為異類。但正是這些異類讓正統一次一次出丑,正是這些異類讓世界一次一次震驚。以至于由于對正統的蔑視使黑客們將玩弄網絡當成一種樂趣,甚至當成了牟利的手段。面對這純屬病態的心理,不知道誰應該對此負責。
“熊貓燒香”的作者在IT業竟然找不到工作,但他們的才華卻讓整個網絡戰栗,這不是一種諷刺是什么?如果是電腦安全企業治服了“熊貓”的話,那么這種諷刺效果還不十分強烈。這出諷刺劇的效果在于全中國甚至世界的知名殺毒軟件對“熊貓燒香”竟然束手無策,最后不得不由公安部門出面解決,在某種意義上這并不符合游戲規則。面對實際上勝利了的對手,不知道那些自稱殺毒技術天下第一的殺毒廠商們在數錢的同時會作何感想。
我們不必去討論如果黑客們與電腦公司合作會怎樣,因為真正的合作幾乎不可能;我們也不必去考慮如果“熊貓”們走“正道”會如何如何,因為這種想法毫無意義。“熊貓燒香”的煙霧逐漸散去,但他們得意卻又略微有些悲涼的嘲笑之聲卻依然在網絡世界回蕩。難道網絡世界不應該對此反思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