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務員“考霸”一年轉戰十省市
相關部門和專家明確表態:不理智,所以不鼓勵
像一只上緊發條的時鐘,隨時準備上考場;更像一個旋轉不停的陀螺,輾轉大江南北趕考不停,這就是一個公務員“考霸”的真實寫照。上海公務員考試報名截止日期近在眼前,記者在近期的采訪調查中發現,一年中多次報考公務員的“遷徙學子”越來越多,法學研究生李玫(化名)向我們講述了她一年間轉戰全國十省市趕考公務員的經歷,其中的酸甜苦辣不唯小李一人“獨享”。而對于盲目輾轉全國參加公務員考試的這一現象,相關部門和專家都明確表態:不理智,所以不鼓勵。本報記者沈蔚劉昕璐
隨時都在準備考試
架著一副細框眼鏡,看著有些柔弱的李玫(化名)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公務員“考霸”。這一年來,李玫轉戰全國10個省市之間“漂泊”考試,卻屢戰屢敗。
去年至今,小李已是各類公務員考試的常客,她輾轉湖南、北京、上海、江西、深圳、廣州、江蘇、福建、浙江、湖北共10個省市,就連剛剛結束的全國公務員考試也沒有放棄。“因為公檢法系統招人本來就不會多,所以就想輾轉多個城市,來搏一個保險。”小李這樣告訴記者。記者在她的床鋪上看到,靠墻的一邊全部擺放著各類公務員考試的輔導書籍,有些書的頁面已經被翻得卷邊了。當旅舍里其他人都在看電視或者休息的時候,小李還會拿著一本輔導書。“她隨時都在準備參加考試。”室友們笑對她的這一舉動。
由于要參加國家公務員上海考點的考試和上海本地的公務員考試,小李今年8月就來到上海,住在一家廉價的旅舍里。
打臨時工掙錢供考
“一年輾轉那么多地方,得花多少費用呢?”小李對此倒看得輕松。“每次考試費大約100元左右,主要是各地來回的路費和住宿費較多,目前已經花了9000多元吧。因為身上的錢不多了,可能以后得節約點,不過這都是為了前途的基本投資,沒什么。”
每到一個考點,小李要么住在青年公寓,要么選擇在老鄉家里暫住。“預知了考試時間后,算準火車班次,提前一晚到目的地做一些準備。選擇在青年旅館或者老鄉家住主要是為了節約。有些地方筆試通過之后還要面試,如果時間短就不回學校了,這樣可以省一些車費。”小李說,“輾轉那么多城市,她大多都是坐火車,如果要坐飛機,一個來回就得千余元,成本實在太高。”小李告訴記者,上海是開銷最大的地方,每天20元的住宿費,10元伙食費再加上一些交通費,一個月預算1000元,還過得緊巴巴的。
此外,公務員考試一本書就得三四十元,還有模擬題、上年考題集等等,一套要100多元。資料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到上海之后,小李身上所帶的錢已經剩下不多,為防萬一,她在住宿的旅館找了一份臨時工作,幫旅館做一些法務和整理材料的事情,每個月可以掙取一千多元的生活費。
認定最佳出路就是考
“她的個人履歷,可以用金光燦燦來形容,輝煌得都快讓人目眩了。”小李的一位相熟老鄉一邊這樣滿懷贊嘆地評價,一邊對她的執著公務員考試感到非常的不解。
記者獲悉,小李是2006屆畢業的某政法學院碩士生,在學校年年拿獎學金,研究生保送,甚至去年就考過了“司考”這個被譽為全國只有10%通過率的“強人考”等眾多讓人艷羨的光環都集于她一身。“憑著這樣一份簡歷,她完全可以在人才市場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智聯招聘的人事專員如是說。
不過,近一年來小李幾乎沒有考慮過找一份除公務員以外的其他工作。和小李一起生活了幾天,記者發現,讓她執著考公務員考試還有家庭的原因。從湖南一個小縣城走出來的小李,早已是家鄉父老眼里的“金鳳凰”,父母一直深信這個出息的孩子將來鐵定是一位“威風”的法官。而小李的師兄師姐也一直向她傳遞這樣一個信息:考公務員是最好的出路,“讀法學,總歸是想進公務員公檢法系統的,而且又是金飯碗,待遇地位都特別受人尊敬。”
不過有意思的是,對于公務員崗位,小李也有放棄過。“考江西公務員的那次,我也是到最后的面試了,但我覺得現在年紀大了,再過個幾年也要成家,江西畢竟不是我最向往的地方,我害怕我的一生就這樣被困住了,所以我放棄了。”生于1980年代初的小李把第一份就業與自己的一生緊緊聯系在一起,就這樣挑挑揀揀,一轉眼,“考霸”已從一個應屆畢業生,成了今年沉淀下來的歷屆生了。
家鄉、學籍地、沿海大城市、國家公務員考試“一個不能少”
制訂“路線圖”四處趕考
記者從滬上一些高校了解到,趕多個場次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學生并不在少數。同濟大學的小湯告訴記者,班里的外地學生基本都要考三次,國家公務員考試、上海公務員考試、家鄉的公務員考試,而上海本地學生,大多也會選擇國家公務員考試和上海公務員考試兩項。
上海市體育學院研究生二年級的小玲(化名)已經制訂好今年的公務員考試“路線圖”。她告訴記者:“11月份已經參加了國家公務員考試,1月份參加上海的考試,明年還有湖南、深圳。挑選考試的地區首先考慮的是沿海大城市,其次是自己的老家。看中的是翻譯職位,衛生部翻譯、外交部翻譯我都報了名,競爭的人自然是非常多,沒指望一次成功。”
記者從人事部門了解到,一旦遇到公務員考試,個別高校的老師就會反映,學生不安心上學,到處趕考。上海大學的小趙告訴記者,“因為不想找其他工作,而考公務員只要通過兩輪考試就可以得到一份工作,不用費心地去準備求職簡歷和無數輪未知的面試。”準備報考公務員的錢同學說:“公務員的工作比較適合女生,除了穩定,報酬也比較高。大家都認為公務員是金飯碗,所以自己也一心想考公務員。”記者發現,也有一些“考霸”參加考試完全是受父母的要求,“其實我自己不是很想考公務員,但是爸爸媽媽總覺得,從長遠看,公務員這個工作是最穩妥的,非得要求我考公務員。”
人事部門
不鼓勵盲目報考
今年上海的公務員考試與浙江的公務員考試時間沖突,有考生甚至請求人事部門考慮更改考試時間,以便使他們兩地的考試都不錯過。公務員“考霸”這個詞最近成了大學校園中的流行語,考生雖然屢敗,但依然屢考。記者了解到,目前報考國家以及各省市公務員已成了不少大學生畢業找工作的首選,一年中報考多次已屬常見,更有甚者一年報考10余次。
針對大學生到全國各地參加公務員考試的這一現象,上海市人事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并不鼓勵學生這樣做,上海的公務員考試也不會因此而改期。
據介紹,每年總有一部分學生到了大四時很難安心完成學校的課程,他們會依據全國各地公務員考試時間不同,從南方考到北方,從東部考到西部,而對于還在學習的大學生來說,放棄學業參加就業考試并不合適。公務員只是就業的一種選擇,大學生應該對自己的職業有明確的規劃,需要對自己的能力有清楚的認識,成績優秀不代表具有很強的工作能力,也不代表一定適合某些崗位。一些考生對公務員崗位根本不了解,而且不同地區的公務員錄取要求也有所不同,人事部門不鼓勵那些不論工作城市、不論崗位職能盲目報考公務員的做法。
人力專家
考霸缺乏成本觀念
對于像小李這樣執著公務員考試的考生,上海公共行政與人力資源研究所博士汪懌認為這是對自己缺乏信心、缺乏職業規劃的表現。找工作,參加考試固然是一個環節,但前提是對自己、對想要的工作及其環境作明晰地分析。否則,病急亂投醫,浪費了應聘成本,更浪費了尋找其他工作的機會成本,得不償失。“要想在哪個城市找工作,必須對這個城市的環境,作全面地了解。對適合的城市,集中優勢兵力,集中突破,而不是像無頭蒼蠅到處亂飛。”汪博士說,“如果在沒有全面評價的基礎上找工作,即便有崗位,也會受到其他環境的制約,如生活環境、人際學術環境、發展前景等。如果選擇再跳槽,對于求職者來說,成本還是很大的。”(來源:上海《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