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衛雕像成為寧波“新市民”。記者戚顥攝
中國寧波網訊 昨天下午2時26分,寧波“新市民”———大衛雕像在大劇院的音樂廣場露出了真容。他與500多萬寧波人民共同見證了中意友好關系發展史上的重要時刻。
大衛雕像落戶寧波
下午1時許,廣場上已經聚集了數百名市民代表,幾十家國內外媒體記者翹首以待。現場用了意大利國旗三色布置,不時可以聽到中國民歌和意大利歌劇。下午2時,大衛雕像落成典禮正式開始。來自意大利的嘉賓和寧波市有關領導一起登臺。
在演奏了意大利和中國國歌后,副市長成岳沖首先致辭。他代表寧波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對向寧波贈送大衛雕像的佛羅倫薩市政廳及為此事作出突出貢獻的佛羅倫薩副市長高力、意大利托斯坎那大區意中友好協會主席馬里奧、意大利愷撒銀行米凱勒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說,這是佛羅倫薩市政廳首次對外贈送大衛雕像復制品,也是外國政府向中國贈送的體積最大的青銅藝術品。這份極其珍貴的禮物體現了佛羅倫薩人民對寧波人民的深情厚誼,是兩市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也是中意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必將載入史冊。成為中意友好使者
意大利文化部對外交流司司長阿爾伯特·亞歷山大也出席了落成典禮,他認為,大衛雕像在意大利是歷史、藝術和魅力的代表,同時也是意大利燦爛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相信這是贈與中國最好的禮物。他說:“今天是中意美好友誼的再一次證明。希望大衛永久地留在美麗的寧波,成為世界文化融合的象征,成為和平的象征。”
看著大衛雕像復制品終于落戶寧波,佛羅倫薩副市長高力此刻的心情也異常激動:“贈送大衛雕像復制品,表現了加強城市間往來的愿望。他將幫助我們增進了解,搭建起文化、思想、藝術、經濟的橋梁。”一番話道出了他不遺余力促成此事的初衷。他還帶來了佛羅倫薩市長簽署的贈送證書遞交給了寧波市委副書記、市長毛光烈。
下午2時26分,毛光烈與意大利駐上海總領事羅西諾共同打開了寧波歡迎大衛成為“新市民”的紅色大門。現場所有的來賓、媒體記者以及市民代表都紛紛舉起相機、手機記錄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落成典禮結束后,大家都爭先恐后地與這位“新市民”合影留念。一位來自大紅鷹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習室內設計的黃同學告訴記者:“平時經常畫大衛的素描,但畫的都是石膏像,今后可以走出畫室,到這里來現場寫生了。”寧波大學的一位大三學生說:“很喜歡意大利的藝術,早上特地去聽了關于大衛雕像的講座,下午再來看雕像,感覺特別熟悉和親切。”
大衛雕像不遠萬里來當寧波“市民”
成為中意文化交流史上重大事件
稿源: 東南商報 2006-10-22 10:00:54
|
大衛雕像成為寧波“新市民”。記者戚顥攝
中國寧波網訊 昨天下午2時26分,寧波“新市民”———大衛雕像在大劇院的音樂廣場露出了真容。他與500多萬寧波人民共同見證了中意友好關系發展史上的重要時刻。
大衛雕像落戶寧波
下午1時許,廣場上已經聚集了數百名市民代表,幾十家國內外媒體記者翹首以待。現場用了意大利國旗三色布置,不時可以聽到中國民歌和意大利歌劇。下午2時,大衛雕像落成典禮正式開始。來自意大利的嘉賓和寧波市有關領導一起登臺。
在演奏了意大利和中國國歌后,副市長成岳沖首先致辭。他代表寧波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對向寧波贈送大衛雕像的佛羅倫薩市政廳及為此事作出突出貢獻的佛羅倫薩副市長高力、意大利托斯坎那大區意中友好協會主席馬里奧、意大利愷撒銀行米凱勒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說,這是佛羅倫薩市政廳首次對外贈送大衛雕像復制品,也是外國政府向中國贈送的體積最大的青銅藝術品。這份極其珍貴的禮物體現了佛羅倫薩人民對寧波人民的深情厚誼,是兩市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也是中意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必將載入史冊。成為中意友好使者
意大利文化部對外交流司司長阿爾伯特·亞歷山大也出席了落成典禮,他認為,大衛雕像在意大利是歷史、藝術和魅力的代表,同時也是意大利燦爛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相信這是贈與中國最好的禮物。他說:“今天是中意美好友誼的再一次證明。希望大衛永久地留在美麗的寧波,成為世界文化融合的象征,成為和平的象征。”
看著大衛雕像復制品終于落戶寧波,佛羅倫薩副市長高力此刻的心情也異常激動:“贈送大衛雕像復制品,表現了加強城市間往來的愿望。他將幫助我們增進了解,搭建起文化、思想、藝術、經濟的橋梁。”一番話道出了他不遺余力促成此事的初衷。他還帶來了佛羅倫薩市長簽署的贈送證書遞交給了寧波市委副書記、市長毛光烈。
下午2時26分,毛光烈與意大利駐上海總領事羅西諾共同打開了寧波歡迎大衛成為“新市民”的紅色大門。現場所有的來賓、媒體記者以及市民代表都紛紛舉起相機、手機記錄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落成典禮結束后,大家都爭先恐后地與這位“新市民”合影留念。一位來自大紅鷹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習室內設計的黃同學告訴記者:“平時經常畫大衛的素描,但畫的都是石膏像,今后可以走出畫室,到這里來現場寫生了。”寧波大學的一位大三學生說:“很喜歡意大利的藝術,早上特地去聽了關于大衛雕像的講座,下午再來看雕像,感覺特別熟悉和親切。”
編輯: 吳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