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談
父親,這個角色對于男人來說,意味著責任、承擔以及不計較任何回報的付出。可以說,男人只有當了父親之后,才算是真正意義的成熟。因此,父親這個角色等同于強者。大概因為這種強者的角色,孩子跟父親的情感交流總是比母親少,孩子總是疏忽父親的情感需求。而在文藝作品中,對于父親形象的刻畫也寥寥無幾,所以朱自清的《背影》一直成為無可替代的描寫父親的經典作品。
今天是父親節,但相比剛過去的母親節來說,它顯得形單影只,更不要說比那些情人節、圣誕節甚至是愚人節等隆重的節日了。根據零點調查公司最近對京、滬、穗等六城市千余名居民的調查顯示,只有47%的居民知道父親節的存在,僅有23%的居民知道每年6月份的第三個星期日是父親節,超過兩成的子女不打算給父親過節(6月17日《羊城晚報》)。
父親,這個家庭的重要角色被冷落了。當然,即便如此,父親們一定會表現出一副很大度很無所謂的樣子。男人嘛,過什么節,婆媽!然而我相信,他們內心一定會冒出一種酸溜溜的感覺。誰說不會呢?父親又不是超人。
早早就離開家在外闖蕩的我,每到一個新鮮的環境,父親都會寫來及時的信。內容不太新鮮,無外乎什么生活座右銘式的話,而信的末尾另起一行,空兩個格子后,跟蓋郵戳一樣總是兩個字:“親你”。當然,署名的時候,父親總是羞澀地躲在母親的后邊,“媽媽爸爸”。人常說,父女關系是另外一種情人關系,父子關系是另外一種戰友的關系,而這種關系從一生下來就注定了。我非常認同。可是,我們總是在過于熟悉的成長環境中,在父親捍衛尊嚴而表現出來的粗獷中,忽略了這個“情人”,這個“戰友”。
其實,父親節所受的冷落,不僅僅是一種個體心理上的冷落,還是一種公眾形式上的冷落。我猜想,大概因為利用父親這個主題做商機,遠遠沒有什么母親節、情人節更多花樣。仔細想想,父親需要什么呢?衣服?鞋子?香煙?剃須刀?老花鏡?要在父親節里想出一種合適的禮物,似乎還真的有點困難。那么,給父親什么好呢?父親什么都不缺,那么我們還是給父親感情好了,給父親一個撒嬌的機會,告訴父親,你遠比我的情人重要,你遠比我的戰友親密。哈哈,父親一定很不好意思地樂顛顛了。
草暖
專欄言論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