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東海之濱的港城寧波,普通共產黨員王延勤的名字一次次被群眾思念和傳頌著,他平凡而樸素的故事,成為浙江省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樹在群眾身邊的生動標桿。
52歲的王延勤1969年入伍,1970年入黨,生前任主持工作的海曙區殘聯副理事長。去年12月下旬,王延勤感到渾身乏力,經醫院檢查確診已為膽囊癌晚期。今年2月20日,王延勤永遠離開了他為之付出無數心血與愛的崗位。
聞訊趕來的殘疾人在王延勤的遺體前哭成了淚人。一位盲人告訴記者,“王大哥”從未嫌棄過我們,他把我們當朋友、當親人,我們怎能不懷念他!
“共產黨員是愛心使者”
王延勤有“三件寶”:一本聯系殘疾人的通訊錄,一輛舊自行車,一本從不離身的工作筆記。
翻開記得密密麻麻的工作筆記,上面都是困難群眾的情況:哪些殘疾人家里遇到難事要幫助,誰家的孩子要找工作,敬老院、福利院哪些老人兒童要去探望。
在他的辦公室始終放著一個自制的工具箱,里面有鑿子、榔頭、老虎鉗和螺絲等零配件,每逢殘疾人來訪,他首先要檢查一下他們的輪椅、拐杖,如有損壞立即動手修理。
王延勤經常下基層到困難戶家中拜訪。尹江岸社區地處城鄉接合部,居委會干部告訴記者,他們社區143個殘疾人,王延勤能叫出每個人的名字,哪家孩子上學就業甚至要結婚了,他都了如指掌。
殘疾人吳節娣的丈夫因病過世了,她與7歲的獨生子相依為命,日子過得緊巴巴。一次有關部門補助給她100元錢,王延勤怕不夠用又湊了500元硬塞到吳節娣手里。逢年過節,他自己掏錢給困難戶“送溫暖”已成了老規矩。有一年過春節,王延勤還自己掏錢到農貿市場買來兩爿豬肉分送給殘疾人朋友。
海曙區肢殘人協會主席崔永寧說,我們一起到外面參觀學習,王延勤背著殘疾人上上下下,還說自己人高馬大有力氣。帶我們去參加殘疾人運動會,他把一樓二樓的好房間安排給我們住,自己睡三樓會議室。人們對此表示感謝,王延勤說:“共產黨員是愛心使者。”
不圖虛名不求回報
王延勤是最基層的殘聯干部,幫的是社會最底層的殘疾人困難群體,他手中既沒有顯赫的權力,也沒有“吸人眼球”的巨額資金,但他默默奉獻,不圖虛名不求回報,幾十年如一日堅定而執著地走了過來。
王延勤長得五大三粗,對群眾的事內心卻極細、極軟。對接待上訪群眾,王延勤有一句順口溜:“讓個座,倒杯水,問個好,送一下”。有朋友形容王延勤有“銅頭”“鐵嘴”“飛毛腿”和“橡皮肚子”這樣一身硬功夫。
為殘疾人辦事,他常常使出“飛毛腿”,不怕“銅頭”撞破、“鐵嘴”磨爛,還要把受到的“窩囊氣”往“橡皮肚子”里裝,自我消化。
家住白云社區的肢殘人老李生活困難,常到農貿市場揀菜葉子,王延勤平時沒少關心他。有一次過節他買了一包肉送去,沒想被老李的妻子扔出門外。老李氣得要發火,被王延勤勸阻了。他笑呵呵地撿起肉,洗干凈放好后輕聲細語安慰她,并叮嚀老李對妻子要有耐心,她是病人,更需要大家的關心愛護。
2003年春上,盲人周偉民借錢開起了一家按摩店,王延勤跑來看裝修進度,當看到3個房間只有一臺空調時,他說空調每個房間都要裝,否則天氣一熱沒法做生意。但周偉民很為難,因為他實在沒有錢了。沒想到第二天王延勤竟把自己家里的空調拆下送來了。他對周偉民說:“我兒子當兵不在家,你開店要緊,這空調你先用吧。”
殘疾人王靖波說,十年前她在海曙福利廠工作,廠房是幢簡易二層樓房。王延勤作為區民政局分管領導第一次來工廠檢查工作,發現生產車間在二樓,食堂倉庫和行政部門放在一樓,一些腿腳不便的殘疾工人艱難地扶著墻壁上下樓梯,他頓時拉下臉來,告訴廠長道,立即將樓上車間搬下來,你們健全人上二樓,今后發工資也要讓會計把錢送到車間,決不能讓殘疾人爬樓梯了。
一位姓張的殘疾人說:“我到某上級部門申訴反映情況,接待人讓我拄著拐杖站了整整一個下午,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過了幾天,我去找王理事長,剛進門就驚奇地發現,他把椅子搬出來,礦泉水也備好了。他解釋說,聽到走廊里有拐杖‘篤篤’聲,知道有人來找,就先做好準備。”說著他的淚水止不住流下來。
現年47歲的鄔國偉患有小兒麻痹癥,由于種種原因,工作一直得不到解決,他便上訪申訴,成了遠近聞名的上訪專業戶。后來經人“指點迷津”,他找到王延勤,傾訴了自己求職遇到的困難和遭遇,王延勤拿出小本子很認真的記下來了。第二天一早,鄔國偉還在睡夢中,王延勤就帶著同事來敲門了。王延勤坐在床板上與鄔國偉商議怎么解決困難,當他了解到鄔家樓下有一塊小空地可以利用時,高興地說“行行,這事我替你辦”。
他拿著鄔國偉殘疾人的有關證明,東奔西跑費了大半年時間,終于將開店的手續跑完了,還幫助拉來1000多元贊助款,報銷了一部分建房開支。現在鄔國偉的水果店每年都有1萬余元的進賬,他不再為生計擔憂了。
他心中只有別人沒有自己
為了上班方便,王延勤準備賣掉江東區的老房子換購一套房,朋友的妹妹在房產中介公司工作,評估一下大概值十三四萬元,并且幫助找到了買主。
沒兩天,王延勤卻告訴中介公司房子已經賣掉了,11萬元。朋友埋怨他,為什么高價不賣賣低價?他笑笑沒吭聲。后來一打聽,看上這套房子的也是一個殘疾人,說手里只有11萬元,王延勤就把房子這樣低價轉讓了。
萬安社區書記回娜說:“有一回我們組團去江蘇考察,在常州市的一家農貿市場見一老太在吆喝著賣茄子,孤單的身影在寒風中抖動。王延勤說這老人真可憐。我們知道他的脾氣,就說你又要給錢吧。王延勤說你們錯了,她不是乞丐,她不會白收錢的。”
王延勤轉身到旁邊店里買了一只大編織袋,走到老人面前掏出50元錢說這30斤茄子我全買下了,老人喜歡得連聲道謝。王延勤的兒子王寧說,爸爸把這30斤茄子扛回家,害得我們一個禮拜沒換口味,天天上頓下頓就是吃茄子。
同事們常說,王延勤這人“心中只有別人沒有自己”。在海曙區民政局他當了7年局長助理,12年的黨組成員,2002年轉到殘聯,還是主持工作的副理事長,有人替他抱屈,說他死心眼吃虧了。他說,我文化不高歲數也大了,能安排今天這個位置,組織上對我已經很照顧了。
去年年底,王延勤生病后,心里更加想念自己的殘疾人朋友,但又怕他們來探望。每次接到殘疾人朋友打來的電話,他都說是自己在開會或在外面辦事,不肯說自己住院了。后來有人知道了要來探望,他就讓外甥前去迎候,把殘疾人從大門外背到病房里,還把來訪的人姓名記下來,讓家人以后去回謝。他說殘疾人行走不便,他們來趟太不容易了。
病房里有位70多歲的老人,家境不好,王延勤覺得這位老人太可憐了,便留下老人的電話和地址,還說出院以后要去幫幫她。治療醫生見他這樣操心,忍不住對他說,老王呀,你就管管自己吧,不要再管別人了!見此情景,許多前來探望的同事朋友忍不住掉下淚水。
王延勤走了,他走得匆匆又猶不甘,因為他的心中,還有許許多多需要關心的人應該幫助。他走了,走的坦然安詳而又無怨無悔,因為他留下的一個共產黨員令人景仰的精神豐碑,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財富。(記者鄭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