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日前在京宣布,在亨氏嬰兒營養米粉中發現未經政府批準的轉基因稻米成分,并呼吁亨氏公司即刻召回。但這一說法立即遭到亨氏公司否認,并分別于3月14日和15日,連續發聲明強調其嬰兒米粉產品不含任何轉基因成分。
風波乍起亨氏嬰兒米粉被指含有轉基因
3月14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北京宣稱,在保質期至2007年3月12日的“亨氏嬰兒營養米粉”中,發現未經政府批準的轉Bt基因抗蟲稻米成分。這種轉基因成分含有一種能夠殺死昆蟲的蛋白質,據2000年一項由墨西哥科學家所進行的研究顯示,這種蛋白能夠在小鼠體內引發免疫系統反應,是潛在的致敏原。
綠色和平表示,該結果是經國際權威檢測機構德國基因時代公司下屬實驗室進行獨立檢測后得出的。
各方反應亨氏中國:兩發聲明稱沒那回事
綠色和平的說法立即遭到亨氏中國公司的反駁。當天下午6時半,亨氏(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給本報發來聲明,否認了產品含有轉基因成分,同時提出“目前尚沒有任何確認的科學依據證實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3月15日,亨氏又向本報發來一份更為詳細的聲明。聲明指出,在國際性權威獨立檢測機構就過去及近期亨氏嬰兒米粉產品所做的所有檢測中,沒有發現任何轉基因成分。這些測試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中,也包括了此次被綠色和平稱出現問題的該批次產品。
在最新的聲明中,亨氏不僅列出參與檢測的香港基因晶片開發公司以及國際SGS集團在中國的檢測機構,同時還指出,公司已將“不含轉基因成分的檢測報道提供給相關政府部門,同時在綠色和平組織對媒體公布前,已將產品不含轉基因成分的檢測結果告知了綠色和平北京辦事處”。
綠色和平:亨氏應馬上召回產品
不過,昨日下午,綠色和平也再次發表聲明,稱亨氏公司在3月15日的聲明,未能為證明產品不含有轉基因成分提供重要的證據與資料。聲明認為,亨氏公司自行委托的檢測缺乏根本的可信度。綠色和平呼吁,亨氏公司馬上召回該批次產品,并撤換原料供應商,以及公開與此次檢測相關的所有檢測報告與技術指標。
農業部:已開展調查和檢測
昨天下午,記者也致電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農業部已經委托相關檢測機構進行調查和檢測,盡快公布檢測結果。
據了解,目前我國尚未批準一例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也沒有轉基因水稻進入商品化生產。同時,根據我國法規,在中國境內進行轉基因產品的調查和檢測,必須遵照中國的技術標準和操作規范,并由農業部委托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
深圳商家:暫不會撤柜
昨日,記者走訪了深圳幾家大型商場。在商場內的嬰兒米粉專柜,亨氏米粉屬于主流品牌之一。據商場售貨員介紹,亨氏米粉非常暢銷。
此次亨氏米粉風波尚未在市場上顯現。深圳一些商家表示,商場已經與亨氏進行溝通,并密切關注事件的進展。但在國家權威機構沒有發布產品出現問題之前,暫時不會撤柜。
消費者:多數尚不知曉
采訪中,大部分消費者對“亨氏嬰兒米粉風波”一事還不知曉。市民王小姐聽到此消息后顯得很驚訝。她說,亨氏米粉是老品牌,自己一直都選購這個產品。“現在權威部門沒有正式說法,我還是小心點,暫時不買了!钡诓稍L中,也有部分消費者認為“見怪不怪”,表示會照常購買。
專家說法
深圳已有嚴格監測預警機制
記者昨日還采訪了深圳市轉基因食品安全檢驗室主任鄧平建。
據鄧平建介紹,在轉基因過程中,自然生物毒素有可能“轉入”新物體內。一種是接受基因的生物,另一種是提供基因的生物。
轉基因食物危害因素主要有三類:第一類為天然生物毒素,目前已知的植物毒素約有1000余種。第二類為致敏成分。目前已知的常見的致敏食物有蛋、魚、甲殼類、奶、花生、大豆、核果類和小麥等8種。第三類為病原微生物,如具有抗營養作用等,可導致某種食物營養成分人體難以吸收。本次檢測的亨氏米粉就因為可能含有某種過敏原,即屬于第二種情況。
基因改造過程中也可能“攜毒”。此外,加工環節同樣能染毒。
鄧平建表示,我市幾年前已斥巨資建成轉基因食品檢測實驗室,可對轉基因食品生產進行嚴格檢測和控制。市場銷售的轉基因食品,我市有條件進行溯源性檢測,看是否符合原產地標準,進而判斷其安全性。市衛生局也已成立食品污染物監測體系項目領導機構,并已建立相關預警和監測體系。
新聞鏈接
亨氏公司
1869年,25歲的H·J·亨氏將他的調味醬裝進透明玻璃瓶里出售,由此創建了一個今日年銷售額逾94億美元的食品王國。如今,亨氏集團的分公司和分支機構遍布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50多種全球數一數二的著名品牌。
亨氏在中國已成立三家合資企業,分別是亨氏聯合有限公司、亨氏天遠食品有限公司和亨氏美味源(廣州)食品有限公司。
相關轉基因事件
雀巢含有轉基因成分案2003年4月,上海消費者朱燕翎向法院提交訴狀,狀告瑞士雀巢、上海雀巢侵權,要求雀巢公司在其產品上標注含轉基因成分,但最終被判敗訴。
卡夫宣稱停用轉基因原料2005年,綠色和平組織公布一項檢測結果,宣稱卡夫食品公司旗下的樂之三明治餅干含有轉基因成分。隨后,卡夫公司表示,從2007年1月1日開始,卡夫在中國內地所銷售的所有產品將只使用源自非轉基因農作物的原料,包括添加劑和調味料。
洋品牌頻遇危機無關市場偏見
錢飛鳴
這次輪到亨氏嬰兒米粉了。雖然權威部門的檢測結果仍未公布,雖然亨氏一再否認,但亨氏還是無奈地成了新一輪轉基因風波的“漩渦中心”。
翻看過去一年的記錄,國際知名品牌在中國遇到的危機事件層出不窮?系禄奶K丹紅事件,寶潔的SK-II廣告官司,哈根達斯的衛生質疑……我們不禁要問,洋品牌究竟怎么了?
洋品牌頻頻出現危機,這和民族主義思想無關。洋品牌都是龍頭企業,這種地位決定了一旦出事必然會成為關注焦點。中國的食品安全體系至今仍在不斷完善過程中,而且龍頭企業的生產標準往往就是整個行業的標準,消費者和監管部門緊盯洋品牌絕非出于偏見,而是出于市場的必然。事實上,洋品牌的危機往往都能暴露出監管體系的漏洞,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幫助我們樹立起更有操作性的行業標準,建立一個反應更為快速的公共危機應急體系。
事實上,中國的消費者依然信任這些洋品牌的質量,消費者的憤怒在于一些洋品牌的傲慢。在技術以及質量環節,洋品牌無疑具有優勢,但這種優勢只適用于市場競爭。在消費者和品牌之間,平等對話是放之四海皆準的原則。假如洋品牌將技術優勢、質量優勢變成了對消費者的心理優勢,這不僅是用錯了對象,而且必將遭到消費者的反擊,至少購買選擇是最有力的武器。
誰都不可能不犯錯。如果對待錯誤有雙重標準,如果處理手法觸犯了消費者的尊嚴,那么小失誤就會演變成大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