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寧波網消息:記者從黑龍江鶴崗市蘿北縣相關部門獲悉,被疑為虐貓事件當事人的醫院護士王莉及縣電視臺工作人員李學軍,都是受雇于人,且已經接受了調查。沸沸揚揚的“虐貓事件”似乎進入“打掃戰場”的尾聲。
現實中也有人虐待貓狗,也會被譴責,卻怎么也不至于“驚動”單位領導,更不會有警方調查。但有了網絡,虛擬空間里的道德討伐形成的無形“殺傷力”,到頭來卻結出個“現實的果”。從出現“高跟鞋踩貓”錄像,網民聲討“通緝”,到網民群力調查,“兇手”浮出水面,接受調查———我們看到的是一場集體性的虛擬討伐,最終走下網絡,走入現實的過程。
生活中的種種壓力,使很多人難以“路見不平一聲吼”,虛擬的網絡卻讓大家以“高尚”的名義盡情揮灑著群體的義憤。但俗話說,唾沫星子淹死人,當網絡輿論已經將影響力延伸到現實生活的時候,如何讓網絡時代的集體討伐不至于成為一種現代性的暴力,為這種“殺傷力”設個理性的邊界,便顯得有必要了。
不知道“輿憤”是否會止步于“相關單位的調查”,會不會讓虐貓者面臨“超負荷”的后果,甚至釀成現實的悲劇,倘真如此,網民的“正義”討伐豈不成了以“對人之暴”制止“對貓之暴”的“非正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