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寧波網訊 國務院昨天發布《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以下簡稱總體預案)。總體預案將突發公共事件分為自然災害等4類,并按照突發公共事件的嚴重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將其分為特別重大至一般4個等級。其中恐怖襲擊也納入了預案視野。
總體預案明確指出,突發公共事件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4類。按照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總體預案將其分為四級,即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
總體預案規定,對可能發生和可以預警的突發公共事件要進行預警。預警級別依據突發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勢態,一般劃分為四級:Ⅰ級(特別嚴重)、Ⅱ級(嚴重)、Ⅲ級(較重)和Ⅳ級(一般),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
總體預案適用于涉及跨省級行政區劃的,或超出事發地省級人民政府處置能力的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應對工作。
總體預案規定,國務院是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領導機構;國務院辦公廳設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
據了解,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已編制了國家專項預案和部門預案;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省級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均已編制完成;許多市(地)、縣(市)以及企事業單位也制定了應急預案。至此,全國應急預案框架體系初步形成。
解讀總體預案
分類方面
恐怖襲擊納入預案視野
突發公共事件主要分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4類。具體來看,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事故災難主要包括工礦商貿等企業的各類安全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等;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會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襲擊事件、經濟安全事件、涉外突發事件等。
預警方面
特殊群體要針對性公告
總體預案指出,為了使更多的人“接收”到預警信息,從而能夠及早做好相關的應對、準備工作,預警信息的發布、調整和解除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通信、信息網絡、警報器、宣傳車或組織人員逐戶通知等方式進行。對老、幼、病、殘、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學校等特殊場所和警報盲區,要視具體情形采取有針對性的公告方式。
報告方面
重大事件四小時內上報
總體預案對信息報告的第一要求就是:快。總體預案強調,特別重大或者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在4小時內向國務院報告,同時通報有關地區和部門。應急處置過程中,要及時續報有關情況。
對于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突發公共事件重要情況,或者應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的,總體預案明確規定:要依法對有關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發布方面
第一時間向社會發布信息
總體預案要求,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發布應當及時、準確、客觀、全面。政策規定可以公布的,要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向社會發布簡要信息,隨后發布初步核實情況、政府應對措施和公眾防范措施等,并根據事件處置情況做好后續發布工作。據新華社
應急處置流程圖
信息報告
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要立即報告,同時通報有關地區和部門。
應急響應
對于先期處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態的要及時啟動相關預案,現場應急指揮機構負責現場的應急處置工作。
應急結束
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或者相關危險因素消除后,現場應急指揮機構予以撤銷。
善后處置
做好撫恤、補助或補償、疫病防治、環境污染消除、理賠工作。
調查與評估
要對事件的起因、性質、影響、責任和恢復重建等問題進行調查評估。
恢復重建
根據受災地區恢復重建計劃組織實施恢復重建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