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針對SEB集團并購蘇泊爾一案的聽證會最快將在10月底11月初舉行。”收購方SEB集團聘請的中國法律顧問——通力律師事務所陳巍律師告訴記者。
而在聽證會舉行前夕,圍繞這次蘇泊爾并購的各方都在努力做著最后的準備。至于聽證會前景,“蘇泊爾并購案過會的幾率很高。”知情人士如此表示。
市場占有率之辯
在圍繞蘇泊爾并購案的各方中,商務部顯得尤為引人注目。“商務部已經就SEB集團并購蘇泊爾一案正式開始了反壟斷審查。這是商務部在我國首次啟動反壟斷審查。”陳巍律師告訴記者。
根據9月8日起正式施行的《外國投資者并購中國境內企業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明確規定,對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并取得實際控制權,如涉及重點行業,或導致擁有馳名商標的境內企業實際控制權轉移的,應進行申報。《規定》同時明確指出,并購一方當事人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20%,并購導致一方當事人在中國市場占有率達到25%的,都必須接受反壟斷審查。
而在商務部針對蘇泊爾并購案啟動反壟斷審查的同時,外界的疑問也不斷。最大的疑問集中在“市場占有率”上。據國家統計局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公布的2005年壓力鍋市場調查報告顯示,蘇泊爾壓力鍋的市場占有率是41.08%,也就是說超過了《規定》所要求的20%標準;而蘇泊爾公司董事長蘇顯澤表示,去年蘇泊爾在炊具領域的銷售只有7億元,而同期國內市場估計在80億~100億元之間,蘇泊爾所占市場份額不足10%,因此也沒有達到《規定》的標準。
陳巍律師在國慶節前一直待在北京,“我們(律師事務)所北京新的辦公地點正在裝修之中,估計節后就可以搬進去了。”而此舉的目的,陳巍律師直言是為了更好的溝通。
壓力來自海外
“我們正在積極準備材料來應對此次蘇泊爾聽證會。”陳巍表示。不過,跟商務部比較起來,他們的壓力顯然還是要小一些。
對于商務部來說,除了要進行蘇泊爾反壟斷審查外,更大的壓力來自海外。據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在國慶節前夕,商務部負責人去過一次香港,在這位負責人的香港之行中,國際投行界向他表示非常關注發生在中國的三件并購案:徐工并購案、洛軸并購案以及蘇泊爾并購案。
蘇泊爾并購案久拖不決,在國際投行界的眼里顯得非常難以理解。
“蘇泊爾既不是國有企業,同時它所在的行業也不是國家重點核心行業,為什么外國投資者并購還會這么難呢?”顯然,盡管《外國投資者并購中國境內企業規定》于9月8日起正式施行,但是政策缺乏操作細則,加上對外國投資者并購中國境內企業嚴格監管的政策思路的擔憂,國際投行界的擔心不言而喻。而商務部的壓力也正來自于此。(石海平)
相關鏈接:蘇泊爾動了誰的奶酪
愛仕達是蘇泊爾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也是聯盟中反收購呼聲最高者。多年來,愛仕達瞄準市場領導者——蘇泊爾,憑借市場追隨者戰略屢屢贏得不菲戰績,并成功超越行業內其他競爭對手,在炊具業中低端領域坐上了第二把交椅,甚至偶爾也光顧一下第一把交椅。雖然在業界眼中,愛仕達的產品影響力要超過其品牌影響力,但是不可否認,在某些方面已經和蘇泊爾只有咫尺之距,而在某些細分市場,愛仕達甚至已經開始當起了老大。對于習慣于看著風向標行事的愛仕達來說,面對以品牌戰略見長的蘇泊爾,跨越咫尺雖然并非易事,但也絕非不可能。
不過這個預期,因為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SEB,卻要變得即將遙遙無期。這的確令愛仕達懊惱至極。蘇泊爾迎SEB入門,意味著愛仕達將損失一部分海外業務(給SEB作貼牌生產);意味著行業格局的改變;意味著蘇泊爾在資金、技術、銷售網絡、國際運作經驗等方面的迅速提升;意味著蘇泊爾對愛仕達及其他原有競爭對手將樹立起難以超越的壁壘。而令同業者難以釋懷的可能還有一個,那就是曾經在一個陣營里打拼的,而且曾經還不如人的蘇泊爾可能因此會遠離他們,從此“飛黃騰達”,走上高端市場。
至此,我們看到,實際上愛仕達等公司發難蘇泊爾收購案,和“美的”事件過程中格蘭仕攪局如出一轍,只不過愛仕達等人扯起了保護民族產業大旗,更加冠冕堂皇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