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受到來自市場各方的質疑,但五糧液還是耗費巨資實現跨行業造車夢。在汽車行業并不見得有多大盈利前景的時候,五糧液此舉甚至被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一致看淡———
盛傳已久,五糧液造車終于揭開了最后一層面紗。8月8日,在綿陽市舉行的“綿陽市貫徹工業強省戰略”重大項目開工簽約儀式上,遼寧華晨集團、五糧液集團、綿陽市綿投控股公司三方簽訂了綿陽新華股權轉讓合同,五糧液由此正式涉足汽車整車制造業。
借力高層推動
“五糧液造車的欲望一直很強烈,這次與華晨的成功簽約,也得益于四川、遼寧兩省政府高層的推動,到今天,也該是公開的時候了”,上周五,剛剛送走國家發改委一行人回到辦公室的四川省經委產業政策處處長江云面對記者不再閃爍其詞,他也是全程參與并作了大量協調工作的一員。
據悉,一直以來,五糧液都在為其公司盈余的巨額資金尋求新的投資領域。鑒于旗下普什集團擁有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模具生產線,汽車業被其一直看好。普什集團先后兼并川橡集團進入了輪胎行業和發動機領域,還為重慶長安、一汽、天津豐田、成都豐田及廣州本田多家企業提供模具。據江云透露,五糧液集團與華晨集團的合作探討始于去年下半年。去年9月,華晨汽車集團前總裁趙健現身宜賓,專門前往與五糧液探討合作。而雙方的合作也得到了四川、遼寧兩省高層及當地政府的支持。
2005年,綿陽市政府提出了打造“百億企業”的思路,除當地的長虹、九洲、攀長鋼外,還包括了當時的新華公司。2005年春節期間,四川省有關領導赴綿陽調研,在聽取了綿陽匯報的打造“百億企業”的思路后,當即表示大力支持,并親自致信遼寧方面協調新華公司有關事宜。與此同時,主要分管工業工作的四川省委副書記甘道明全程指導并親身參與了新華整車生產資質的申報等工作。特別是為推動綿陽市與遼寧華晨、五糧液集團的合作,親赴沈陽與遼寧方面溝通談判,促成了華晨汽車和發動機項目成功異地落戶綿陽。
據記者了解,1998年,華晨集團進入綿陽,與生產內燃機的綿陽新華公司合資成立了綿陽新晨動力機械有限公司,主要生產491系統汽油機。2004年8月,新華公司通過競拍收購了原四川朝陽機器廠破產資產,于2004年12月成立了華瑞汽車公司。四川省經委另一知情人士透露,四川在布局和整合四川汽車產業時,有綿陽和德陽兩個比較成熟的地方可供選擇。考慮到德陽有東汽、二重發展勢頭較好,對當地經濟貢獻帶動大,而綿陽經濟結構相對單一,對長虹依賴性大,將汽車項目放在綿陽,也有改變和優化綿陽經濟結構的意圖。
做西部最大汽車生產廠
據悉,在股權轉讓前,華晨汽車集團通過申華控股(600653.SH)持有綿陽新華內燃機集團100%的股份,中華控股還控制綿陽內燃機股份公司94.95%股權,并通過該公司持有華瑞汽車55.80%的股權。此次股權轉讓中,五糧液出資受讓了新華內燃機集團46.5%的股權,綿投控股代表綿陽市政府受讓了7%的股權,華晨目前持有剩余的46.5%股權,與五糧液持股比例相同。五糧液也借此進入華瑞汽車,進入了整車制造領域。
按照此前的規劃,到2007年,華瑞汽車將達成4萬輛的產銷規模,再用3———5年,持續增加投資,達到年產10萬輛的產銷規模。據記者了解,華瑞汽車今年上半年生產汽車1013輛,實現銷售912輛,其生產的金杯皮卡、金杯霸道SUV等13款車型已投放市場。
而根據日前五糧液與華晨和綿陽方面三方簽訂的合同,三方將合作生產10萬輛汽車整車,50萬臺汽車發動機,有望成西部最大的汽車生產廠及發動機研發、制造和銷售基地。
根據有關人士的說法,三方的投資也將在100億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