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寧波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金俊杰
各新聞媒體的朋友們:
下面我代表寧波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發布第五輪寧波人才緊缺指數報告。本輪人才緊缺指數的編制,延續了第四輪指數編制的指標體系和指數計算方法,完善了數據采集體系,保持了人才緊缺指數體系的相對穩定性和連續可比性。為實現人才緊缺預警信息服務經濟轉型的目標,本輪人才緊缺指數做了如下調整和創新。
(一)調整領域,按照“六個加快”進行重新布局。根據國家和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的總體要求,結合寧波市經濟社會發展“六個加快”以及教育、科技、人才等領域“十二五”規劃等相關部署,對2010年26個重點領域按照工業、海洋經濟、現代服務業和社會領域等四個方面進行梳理和調整,沿用11個,取消4個,名稱調整7個,合并4個,新增4個。
(二)突出重點,關注“兩海”人才緊缺狀況。今年,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寧波作為浙江省海洋經濟建設與發展的核心區域,緊密依托和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創造科學發展新優勢對我市海洋經濟領域急需緊缺人才開發提出了新的要求,本輪人才緊缺指數編制將與海洋經濟密切相關的海洋高技術、現代物流、醫藥衛生及體育等三個領域單獨劃分為海洋經濟類,將原來分散于各相關領域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育種、現代海水健康養殖等劃歸為海洋高技術領域,予以重點關注。在人才流動和競爭日趨高端化和國際化的背景下,“海外高層次人才智力資源”成為全球經濟主體競相爭奪的緊缺資源,本次人才緊缺指數重點關注了具有高科技水平、高開放度和高融合度的海外人才和涉外人才的緊缺狀況。
(三)精簡崗位,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優化崗位設置。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是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培育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力量。本輪人才緊缺指數研究在崗位結構和數量方面進行了調整,進一步提高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崗位在全部緊缺崗位中的比重,同時,強化緊缺崗位的代表性和引導功能,縮減人才緊缺崗位統計總量,將崗位總量控制在500個以內。
課題組根據新的領域劃分,綜合考慮區域經濟特點和產業布局,在各縣市區進行了廣泛調研,對1130余家企事業單位進行了樣本采集,并對相關部門、人才中介、人才市場進行了走訪。通過科學的指數計算和信息比對,2011年寧波市主要人才緊缺信息如下:
第一,從重點領域分布來看,寧波緊缺人才綜合水平有所上升。受到提高“兩高”人才比重和精簡指標數量的影響,各領域綜合人才緊缺指數整體水平有所提高,人才綜合緊缺指數在“非常緊缺[0.6-0.7)”區間的領域,包括機器設備、新一代信息技術、電工電器、汽車及零部件等四個,占總量的16.7%;綜合緊缺指數在“相當緊缺[0.5-0.6)”區間的有商務與貿易、現代物流、海洋高技術、醫藥衛生及體育等4個領域,占總量的16.7%;綜合緊缺指數在“比較緊缺[0.4-0.5)”區間的有金融服務、紡織服裝、生命健康、建筑與房地產、教育領域、石化、新材料、中介服務、軟件與服務外包、新裝備制造等10個,占總量的41.7%;“非常緊缺”、“相當緊缺”領域與“比較緊缺”領域數量合計占重點領域總量的75%,表明我市人才緊缺整體程度有所提高,且緊缺人才分布領域廣泛。
第二,從影響的維度來看,寧波各領域人才緊缺特征呈現多樣化特征。縱觀人才緊缺的24個重點領域,有13個領域表現出了人才數量緊缺的共性。沒有領域出現由于流動性過強導致的人才緊缺狀況,表明近年來由于人才流動性導致的人才緊缺現象已經得到緩解。建筑與房地產、電工電器、紡織服裝等傳統工業領域表現出“人才供給緊缺”、“人才能力緊缺”與“企業發展導致緊缺”共存的現象,表明傳統工業企業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已經遇到高端創新人才緊缺的瓶頸問題。海洋經濟領域的人才緊缺主要表現為人才培養緊缺和市場獲得性緊缺兩個維度,指數遠高于數量緊缺、能力緊缺,以及發展緊缺三個維度,表明我市海洋經濟領域的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尤其是海洋高技術產業發展滯后,我市尚未對海洋經濟發展做好人才儲備工作,人才的數量需求高于市場可以滿足的供應量。
第三,從重點崗位來看,寧波急需緊缺人才領域分布廣泛。屬于紅色預警的“極度緊缺”(0.9000)崗位有高級嵌入式軟件工程師、高級保健師、海洋物探工程師、環境安全主管、服裝設計總監(海外)等9個,屬于橙色預警的“非常緊缺”[0.8-0.9)崗位有25個,屬于黃色預警的“相當緊缺”[0.7-0.8)崗位共有76個,屬于“比較緊缺”[0.5-0.7)的崗位有288個,綜合指數在0.5以上的崗位占全部緊缺崗位(498個)的比例達到79.9%。表明我市人才緊缺程度整體有所提高,緊缺崗位分布非常廣泛,其中,“兩高人才”依然是人才緊缺崗位的主體,以各領域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型人才,以及新技術應用、市場開發方面的經營管理型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緊缺程度最為顯著。
在本輪重點關注的海外人才緊缺方面,綜合指數在0.7以上的112個預警崗位中,屬于涉外人才及用人單位明確要求海外人才的崗位有24個,比例達到21.4%,我市高端涉外及海外人才緊缺已經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不僅有對高端創新創業人才和國際市場開發和銷售人才的需求,也有對具有較強的科研成果轉化服務能力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其中,在經濟社會發展保障領域,涉外及海外人才需求主要集中于科研崗位,在工業領域,涉外及海外人才需求則集中于海外市場銷售、新產品、新技術研發等崗位。
根據上述結論要點和信息導向,我市下一步人才開發工作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實施差異化人才開發策略。各級黨委、政府要根據區域產業發展特色,認真研究各領域人才緊缺特征,采取工業、海洋經濟、現代服務業、社會服務等各領域人才差異化開發策略,重點培養戰略新興產業和優勢產業急需緊缺人才,加快各領域人才結構調整,以人才結構優先調整引領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二是重視企業高端人才和團隊的開發。各相關部門要把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作為重要戰略資源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堅持企業人才優先開發策略,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核心團隊集群建設,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人才開發投入,促進緊缺人才向企業集聚,尤其是向重點發展領域企業集聚。
三是加快引進和儲備海洋經濟人才。各相關部門要切實增強建設海洋經濟核心示范區的緊迫感,重點引進一批緊缺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的海洋科技創新人才和海洋科研成果產業化、市場化人才;統籌陸域經濟領域和海洋經濟領域創新人才開發工作,建立和完善海洋經濟領域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引進和培養海洋經濟領域的優質教學科研資源充實我市高校教師隊伍,為海洋經濟科學、快速、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專業人才基礎。
四是努力優化人才成長和事業發展的良好環境。要以全球化視野來培養、引進和使用人才,進一步創新海外人才開發體制機制,打造和優化人才發展的經濟環境、科教環境、法制環境、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支持和鼓勵企業引進儲備國內外優秀人才和柔性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同時,大力發展人才服務業,積極開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和創新城市建設提供高端智力支撐。謝謝大家!
編輯: 莊伊嵐糾錯:1719646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