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創新人物 個人小檔案 年齡:51歲 個人簡介:寧波廣博納米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總工程師和寧波市納米金屬材料工程技術中心主任。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工系,化學工程碩士,獲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化學工程博士和美國新澤西博士后、研究員。獲授權國內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2005年度寧波市科技創新特別獎得主。 創新成果:2000年底,陳鋼強放棄國外優厚待遇及在外資企業的股份,回到家鄉創辦寧波廣博納米有限公司,開創了國內納米鎳粉、銅粉產業化先河,先后建成了制備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6條納米金屬材料產業化生產線,生產工藝世界首創,年生產能力為國內之最,被列為國家“十五”新材料重點項目。 自己感興趣的才會深入研究 記者:納米對很多人來說似乎是很不可琢磨的,你是怎么選定了納米這個研究方向的? 陳鋼強:呵呵,納米是長度單位,聽著似乎很高深的樣子,其實像我們生產的納米金屬材料生活中都可以用到它,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我們日常用的手機,能夠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從磚塊般的“大哥大”快速“減肥”到袖珍型的“掌中寶”,納米超細粉金屬材料可謂一大“功臣”。因為這個新材料應用于電子元件,可以使手機的核心部件變得薄而輕。 我和納米結緣,主要也是機緣巧合,我原來并不是研究這個領域的,1992年,我在加拿大留學期間研究的領域因為加國政府的一項新規定,使得研究成果產業化前景變得十分黯淡。那時我注意到了納米研究,當時納米超細粉金屬材料已被發現具有一些奇特性能,而且開始在各種電子元件中應用,但這種新材料的制備技術尚未成熟,有廣闊發展前景,當時我很感興趣,其實從小到大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我就會深入研究把精力投下去,比如像1977年參加高考的時候,沒上過高中的我用了半年時間就學完了高中的數理化課程,呵呵,現在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是這樣的,對于他們的學習,我都是順其自然,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興趣來,不會干涉過多。 讓別人沒有辦法仿造你 記者:創辦企業7年來,你一直在科研一線從事科技創新活動,你覺得創新過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陳鋼強:我一個最深的體會是創新要勇于去嘗試人家以前沒有做過的或者說不看好的東西,要有勇氣和膽量,不要迷信權威。 2000年創辦企業的時候,我們什么都沒有,一切從零開始,包括整套工藝技術設備、生產線都是自己原創設計好后,找工廠生產,慢慢研究摸索出來的。我記得當時公司初創進行項目評審,上海交大的一個教授斷言我們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用這種方法以前沒有成功經驗。 當時聽了后,我就想不管怎么樣,我的原理是可行的,我有把握會成功,當時我們設計的工藝條件是一般科學家不敢想象的,需要用2600℃的高溫把鎳汽化,就是像燒開水一樣,得到蒸汽,然后冷凝下來,其實這個方法用的是最簡單的物理學原理,一百多年前人們就知道了,但是很多科學家卻沒有走這條路,他們大都采用激光局部加熱、真空、電子槍等比較花哨和高端的辦法,用這種方法一個小時能生產出幾百克鎳粉就已經很好了,不利于工業化,而我們的這個方法一小時的產量可以達到3公斤,而且這種方法更加環保。 如今我們公司已經風風雨雨走過7年了,我深切地感受到原創的一個最大好處就是唯一性,因為別人沒有辦法仿造你,所以成立至今,中國做這個行業的還只有我們這一家。我經常和員工開玩笑說你們現在做的每件事情都是在創造紀錄,呵呵。就在去年底,我們的一條生產線的產量超過了1噸,公司對員工進行了獎勵,員工們很有成就感。 在創業過程中不斷創新 記者:作為一名注重創新的“學者型”總經理,你是怎么理解創新和創業之間的關系? 陳鋼強:對于很多科學家來說也許注重的只是科研創新,只要做好樣品就可以了,但是企業要講究經濟效益,要產業化,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我覺得創新與創業,就像一對雙胞胎,在創業過程中持續不斷地創新,通過自主創新達到創業成功,我們做企業,講創新不僅要考慮技術是不是處于國際前沿,還要考慮是否符合國家的需要、市場的需要。一個企業如果不創新,那它就必死無疑,可以說我們每天都在創新,在自主創新上永遠沒有滿足的一天,因為在具體的生產過程中,會碰到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我們就不斷完善,不斷會有新的思想和想法出來,去做實驗改進。我的員工跟我說,他們每天都很興奮很期待,因為知道每天總有進步,現在我們設計的這套工藝設備已經比較成熟了,我加拿大的導師是納米國際權威,他看到后,連用了幾個“不可思議”、 “令人吃驚”,因為按照原來的設計我們的設備只能生產200公斤,而現在比原來設計的提高了5倍,我們計劃在2010年能夠做到5億元的產值。(記者徐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