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年09月04日 15:23
暑假期間,孩子們戶外活動的時間也多了,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配上電話手表便于聯系。然而,犯罪分子的目光也鎖定了這些電話手表。
前不久,湖南懷化市溆浦縣的多名家長帶著孩子到派出所報警,稱孩子電話手表里的電話卡被人騙走了。警方調查發現,有幾個可疑人員蹲守在學校、興趣班周邊,專盯獨自外出的兒童搭訕。
他們通常以“手機沒電,急需聯系家人”或“幫忙導航”為由,向孩子借用電話手表,騙取電話手表后他們就迅速拆走電話卡,整個作案過程非常短暫。很多孩子直到家長打不通電話手表,才發現端倪。
對這些竊取來的電話卡,詐騙分子會將其快速轉手倒賣。據警方調查,被盜電話卡通常流向了詐騙、洗錢等犯罪活動。而一旦這些號碼涉及違法犯罪,被反詐系統監測到有異常通信行為,運營商就會立即采取封停措施。
由于很多孩子的電話卡都是家長手機卡的副卡,這也導致了很多受騙孩子家長的電話遭受無妄之災,無法正常通訊。
警方經調查發現,該犯罪團伙流竄于湖南及周邊省份多個縣市,專挑7歲至10歲左右的孩子下手,作案得手后就迅速逃離到異地。通過監控追蹤和數據分析,警方最終鎖定嫌疑人身份,于7月3日在郴州市桂陽縣將該團伙成員抓獲,并繳獲全部作案工具。
據嫌疑人交代,之所以要四處盜竊手機卡,是因為網上有人高價收購。民警判斷,近年來隨著公安機關“斷卡行動”的持續深入,犯罪分子想通過正規渠道獲取大量手機卡非常困難,所以就將作案目標轉向了孩子們佩戴的電話手表。
目前嫌疑人已被采取強制措施,案件還在進一步偵破當中。
玩網絡游戲是不少兒童休閑放松的方式之一,一些不法分子就盯上了這些低齡玩家。前不久,家住衢州的11歲女孩小陶在瀏覽短視頻時,看到一條“游戲免費皮膚”的視頻,根據提示,她添加了一個自稱是“游戲客服”的工作人員微信。
免費的游戲皮膚讓小陶欣喜萬分,但是在登錄游戲界面嘗試兌換時,卻發現兌換失敗。她立刻詢問對方兌換失敗的原因,得到的卻是對方的恐嚇。
衢州市公安局民警介紹,對方表示因為小陶是未成年人,可能涉嫌惡意刷皮膚,要求小陶賠償他們游戲公司的損失,小陶當時就很害怕,于是就通過奶奶的手機,按照對方的要求,一步一步地進行微信掃碼轉賬,轉賬了十幾筆,共計被騙2000余元。
當天傍晚,小陶的母親下班后發現了孩子的異常,追問下,小陶才說出了遭遇。了解事情經過后,其母親選擇了報警。目前,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
除了冒充游戲公司工作人員,騙子還會冒充“網絡警察”和“律師”等多種身份。家住杭州的10歲女孩小張也是因為領取免費游戲皮膚,添加陌生人微信,之后對方發來一份假處罰書。
就在小張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個自稱是律師的人主動添加了小張的微信,聲稱要她配合調查。
慌亂中的小張又按照對方的要求,前后一共轉賬8次,合計被騙7716元,同時,她還按照對方的要求,清空了所有聊天記錄。直到家長察覺了異樣,小張才說出了實情。
警方提醒:
1.不要讓手機長時間脫離監管,讓孩子長時間在看手機,防止被騙。
2.家長不要輕易地將自己的轉賬密碼告訴孩子。
3.引導孩子去了解學習反詐防騙知識,防范孩子被騙子利用,通過手機接口這種方式充當騙子的幫兇,成為詐騙工具人。
[責任編輯:吳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