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午,中國首次由中外聯合舉辦的高規格“2007節事贊助事務高峰論壇”在上海開幕。作為第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系列活動之一,本次論壇共吸引了來自中美近二百位節慶組織代表,節事活動專家和商界企業精英參加。
記者在現場看到,論壇將以節慶贊助為主題,專題研討“節慶經濟的營銷策劃和市場評估”等新銳課題,交流探討節事贊助渠道的價值及最新的節慶投資收益率的評估方法等熱門話題。美國華盛頓州前州長駱嘉輝和美國節事傳媒公司、國際節事協會、美國恒美廣告公司、中國博鰲亞洲論壇、中國商業部經濟貿易研究院、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等業界代表紛紛作了精彩演講。
“本次會議聚集于一個現今最古老、最有效力、卻又最被誤解的營銷方式之一。”美國節事傳媒公司董事長兼執行總裁查爾斯·布朗如是說。在他看來,從人們最早聚集在一起進行社會、娛樂和經濟交流的時候起,贊助就曾經是最有效的營銷工具。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媒體工具的日益多元化,如何通過這一古老的工具展開營銷重又成為節慶組織者和商家熱衷的話題。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的節慶活動層出不窮,節慶經濟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將近有六千多個節慶活動,參與節慶贊助的企業不計其數。節慶贊助已經成為不少企業提升自身形象,擴大企業影響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方法。
而相比來說,美國的節慶贊助渠道更是“無孔不入”,據國際節事協會總裁史蒂文·施瑪德介紹,舉辦一個波伊西河的“流域節”,贊助商多達600多個。專家認為,參考國內外節慶活動的成功案例,不難發現,贊助營銷不僅成為當代企業打造品牌形象的利器,更為節慶文化營銷提供了新的市場機遇和資源平臺,成為節慶文化生產力中不容忽視的一股“推動力”。有人形象地比喻為:贊助商,是一種智商,更是一種“文化商”,贊助商參與程度不僅考驗節慶策劃者的智力,更成為考量節慶文化影響力和品牌價值的重要尺度之一。提升節慶的文化“含金量”,需要全新的贊助理念和贊助模式。當前,打造節慶文化贊助產業鏈,拓展贊助渠道,完善贊助評估系統,探索節慶贊助的國際化已經成為當前急待解決的課題。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