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寧波網訊核心提示
外界對浙商有一種神秘感:400萬在外地投資興業的浙商“家底”到底有多大?成功的秘訣在哪里?什么樣的環境最適宜他們?
近日,有關方面首次公布了浙商全國累計投資分布圖。從這份投資分布圖看,浙商在各地的投資總額已超過1萬億元,其規模相當于2005年浙江全省的GDP。浙商除了繼續鞏固沿海大中城市外,向中西部地區投資的規模也在迅速擴大。
富集滬京粵
挺進中西部
根據浙江省政府經濟協作辦公室和《浙商》雜志社在此間公布的投資分布圖,目前浙商投資的區域已經覆蓋除臺灣以外的所有省區市。具體分布如下:上海、北京、廣東的投資額分別達到或超過2000億元,其中匯集上海的浙商群體已達30萬人,企業規模和投資總額居各地浙商之首;作為我國礦產資源富集地甘肅,浙商的投資達到了1000億元;與浙江相鄰的省份是浙商輻射的重點區域,其中安徽890億元,江蘇650億元,江西632億元。重點城市和區域經濟中心、邊貿發達地區等,也是浙商投資的重點,其中天津620億元,湖北600億元,黑龍江570億元,云南500億元;四川、廣西均為300億元。
其他地區浙商的投資情況是:遼寧、湖南、山東、貴州和河南的投資分別在240億元以上;陜西200億元,投資額百億元以上的省區是:重慶、山西分別為150億元,吉林120億元,海南、福建、新疆各100億元。浙商在河北、內蒙古、寧夏的投資分別超過80億元,青海40億元。西藏和港澳的統計暫缺。
擁有三大秘訣
投資屢獲成功
盡管近年來商機捕捉越來越難,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但面廣量大的浙商何以屢屢成功?從投資的具體類型和分布走勢分析,近年各地浙商成功的秘訣主要有三:
———從搶市場到占資源。浙江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會長徐冠巨說,前幾年浙商大舉涌入各地的主要目的在于爭奪市場,銷售價廉物美的“浙貨”,而近年來由于能源原材料緊缺,浙商又在全國興起了新一輪投資熱潮,紛紛挺進中西部地區以及東北等資源豐富的地區進行戰略投資。浙商在中西部地區的投資這幾年成倍增加。如青海浙江企業聯合會會長胡丁升投資6億元,去年開始與新疆地礦局合作勘探和開發煤礦資源。更有一些實力雄厚的浙商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在浦東陸家嘴擁有3幢頂級商務樓的上海浙江商會副會長、中融集團董事長倪召興,最近與加拿大有關公司合作開采石油,成為國內首家到北美開采石油的民營企業。
———由精耕細作到產業延伸。浙商屢獲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自己熟悉的行業里精耕細作,做強做精;如今,已經具備一定規模和實力的浙商紛紛延伸產業鏈,擴大市場份額。如傳化集團的物流基地經過3年的探索,已經形成成熟的現代物流模式,集團根據沿海地區物流發展趨勢,迅速在江蘇、山東等地進行“克隆”,各基地信息聯網,相互補充。有眼光的浙商在產業延伸中,也將先進的經營理念輸到了各地。上海浙江商會副會長、家飾佳集團董事長王張興在上海灘經營起數十億元的商業地產后,轉身到湖北、重慶等地投資了多個商業地產項目,并將現代商業的營銷模式輸送了過去,取得了成功。
———由單打獨斗到集群作戰。浙商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浙江人獨有的“生存鏈”———同鄉之間抱團作戰,共抗風險。幾年前,浙商陳曉明看中了蘇北邳州市中國科技木業城的一個項目,手頭只有幾千萬元,但他果斷地簽下了投資意向。不久,再次到邳州時,已經和其他4位老鄉拿出6.9億元資金,吃下了整個項目。如今,邳州靠陳曉明一人就引來浙商199人,投資9億元。
浙商就像候鳥
對環境特敏感
從浙商投資分布圖分析,凡是浙商密集的地方,一般有如下特色:
———一視同仁的政策環境。美特斯邦威集團是國內最大的休閑服產銷企業,去年將總部從溫州搬遷到了上海南匯,并創辦了國內第一家民間服飾博物館。美特斯邦威集團總裁周成建很有感慨地說,之所以到這里落戶,除了上海獨特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外,當地黨委政府部門辦事的規范和平等令他感觸很深。當集團總部開張時,南匯區委書記戴海波正好參加一個重要會議,但等會議一結束,他就率班子領導前來祝賀,并現場辦公。“這讓我們這樣的外地企業感到了親切,一點兒沒有身處他鄉的感覺。”周成建說。
———創新的招商理念。浙商大會秘書長朱仁華說,如今,招商比政策優惠的吸引力在減弱,一個地區招商引資的競爭力開始從“資源招商”到“環境招商”,從“政策招商”到“情感招商”。環境、情感等積累到一定程度,往往會形成浙商投資的“葡萄串效應”。浙江夢娜襪業老總到江西鷹潭市考察時,市委書記黃建盛正摔傷了腳,卻拄著拐棍來介紹投資環境,令浙商極為感動。如今,浙商在鷹潭的投資者超過百人。
此外,相對寬松的金融環境、良好的法治環境、誠信的政府行為等,也都是受浙商青睞的理由。正如徐冠巨所說,哪個地方浙商云集,說明哪個地方投資環境良好,“因為浙商是候鳥,對市場經濟的環境變化特別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