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下子造10多個五星級賓館,誰來住?今春,位于三江口的寧波金港大酒店的老總,看到五星級酒店在擁擠的城區四處開花,憂心不已。擔心是有依據的,除了會展節慶,寧波現有的酒店有幾個能吃飽?
也許,這恰恰成了寧波迫切發展會展業的充分理由。“我們的目標是打造繼北京、上海、廣州之后的展覽第四城。”從該市新聞發言人俞丹樺的介紹看,一向低調的寧波,這次鋒芒畢現。
看中“會展經濟”大蛋糕
寧波辦會展,一般認為沒什么優勢。其一,距會展業老大上海僅半小時航程,距省會杭州1個多小時車程,大樹底下難長草。其二,從知名度看,寧波在國內只是二線城市,國際知名度也不高。
可寧波人反過來看。其一,距上海、杭州近,大樹底下好乘涼,近水樓臺先得月。寧波國際會展中心將作為上海世博集團的四大場館之一亮相世博會。其二,辦會展,恰恰是一張奪目的城市名片,可借以提高知名度。何況,寧波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和令人刮目的貿易成績,這對會展業是有力支撐。
寧波人的信心來自細算的一筆賬。大型會展客商上萬人,小型會展客商上千人。這些客商不僅要“吃、住、行”,還要“游”。在會展“盛宴”中,旅行社也分得了一杯羹。據業內人士透露,一般大型會展每人的會后旅游費用在500元左右,消費是一般觀光客的3倍。
會展業以1∶9的經濟帶動力,牽動著企業和市場的神經。來自有關部門的統計表明,在去年寧波市舉辦的85個各類會展活動中,2000個展位以上的國家級展會就有6個,直接拉動餐飲、賓館、零售、交通和旅游等方面至少60億元的消費。
更重要的,是會展對產業的拉動效應。自1997年舉辦第一屆寧波服裝節,寧波全市服裝產值年均增長171%,寧波也爭來了“服裝名城”的雅號。
務實、創新、節儉,辦展“六字經”
寧波人辦展會,有后來居上的精彩。寧波人說,辦展里面有學問,其秘訣只有6個字:務實、創新、節儉。
先看務實。浙洽會、消博會、服交會、家博會、機械展……均依托寧波良好的產業基礎。“辦什么展,怎么辦展,市場說了算。”寧波市副市長鄔和民說。寧波會展業的發展離不開產業和市場兩大因素,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依托產業、服務產業、提升產業”的辦展方針。
隨著會展一哄而起,出現一些參展對象相似、辦展時間接近的雷同展會。寧波開始合并“同類項”。據介紹,今年寧波有5個上規模的展會,就是由過去12個展會整合而成的。
再看創新。政府主導型的會展,往往被群眾稱為“面子工程”。寧波市委、市政府提出“限制政府辦展,加強市場運作”的辦展思路,從第二屆服裝節起,政府只做協調和服務,將展會宣傳、廣告、招商、布展等具體事務交由專業展覽公司進行市場化運作。如今,寧波已擁有30多家會展專業公司、近2000名從業人員。
最后看節儉。翻開將于今年6月8日舉行的浙洽會日程表,開幕式、招待酒會和文藝表演“三合一”。寧波市外經貿局副局長孫義為有多年辦會經驗,他算了一筆賬:三合一,只需一個半小時,節約成本1/3以上,節約時間2/3以上。而且,開幕式晚會將突出寧波地方特色,演員清一色出自“本土”,大腕兒、名角一個不請。
“多招商,少請客”的辦展策略,減少了“花瓶客商”的接待成本。寧波市外經貿局局長王仁洲介紹,已連續舉辦了7屆的浙江投資貿洽會,規模越來越大,而財政每年的支持經費卻沒有增加;素有“家門口的廣交會”之稱的“消博會”,今年又新增展位面積4萬平方米,而財政補貼已基本取消了。
“加法”做大會展業
“我們已經進入全國會展城市‘第二集團軍’的前列。”俞丹樺說。最近兩年,無論是“十佳會展城市”等團體獎,還是“中國最佳展會”等單項獎,總少不了寧波或寧波企業的名字。去年,寧波市又獲“中國會展城市最佳管理獎”的殊榮。
今年,寧波的會展業發展目標已確定,全年舉辦各類會展活動100個,展覽總面積超過70萬平方米,盡早把寧波打造成為“長三角南翼的會展之都”并力爭成為國內展覽“第四城”。
會展如何做大?寧波做的是“加法”,即千方百計引進國內的一些適合寧波實際的成熟展會。如成功引進了中國家居用品博覽會、中國制藥機械博覽會等多個重量級展會。去年,中國食品博覽會和中國旅游投資洽談會也花落甬城,使寧波“國字號”展會突破10個。
壯大和培育自有品牌是寧波會展業的又一砝碼。去年在北京舉辦的“展中展”上,寧波浙洽會、消博會、服裝節、住博會等八大品牌集體亮相。
打造展覽第四城,政府如何定位?寧波國際展覽公司總經理段杰民坦言:政府完全退出的市場化運作,目前尚不具備條件,因為中國會展不可避免要承載會展以外的東西,關鍵是要取得平衡。
寧波市政府副秘書長葉勝強指出,從“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到“企業搭臺,客商唱戲”,政府擔當幕后服務的角色,是寧波市政府辦會展的機制創新。
也許,是不是“第四城”并不重要,促產業升級,讓城市繁榮,才是寧波的“醉翁之意”。
|